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凯发一触即发(中国区)官方网站|【讲座回顾】珞珈论坛第401期 马爱农:文学作品翻译与文学作品生成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08    次浏览

珞珈论坛第401期马爱农:文学作品翻译与文学作品生成 10月22号,马爱农老师与我们相约珞珈论坛,分享了她翻译《哈利波特》的故事和她对翻译的理解。愿一组关键词,能成为一个透视点,让你得以窥见讲座万分之一的精彩。与哈利波特的缘分马爱农老师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去接触《哈利波特》,从相识,到相知,最后紧紧相连,密不可分。在2000年之前,她已经翻译了 《绿山墙的安妮》等儿童文学作品 ,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,所以出版社购买《哈》版权后邀请她来翻译这一个系列。第一次接触《哈利·波特与魔法石》《哈利·波特与密室》《哈利·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》时,马爱农老师便被其中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魔法世界深深吸引,并在这几本书中找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有的情绪和经历,那种真实的友情、困惑、孤独感让她产生了 共鸣。她希望把这种奇妙的阅读体验带给更多人,就这样拉开了长达数十年的翻译战线。 马爱农老师的哈利波特情结已经出版的7本书更像是她的七个孩子,而马爱农老师直言她更喜爱第四部—— 《哈利·波特与火焰杯》。因为前三部的翻译还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,而从第四部才真正开始熟悉魔法世界里的点点滴滴。并且翻译这部书时安排相对宽松,能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这部书中,细细推敲每一字、每一句。再加上这部书内容本身很丰富,新增了“三强争霸赛”等等趣味盎然的情节设置,更使马爱农老师对它 偏爱有加。正如马老师所愿,《哈利波特》系列确实给广大中国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与此同时,马老师自己也从这部书的翻译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因为这一系列书,她为哈迷所知, 从幕后走到台前,让人们能更好的了解译者这一职业。对“忠实”的忠实马爱农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“忠实”这个词。传统意义上翻译要达到 “信、达、雅”的标准,但是她认为只要能达到“信”就足够了。而“信”即 忠实。马爱农老师将翻译比作天平,翻译者要做的便是保持两端文字、句子结构的 平衡,使中英读者展开的想象保持一致,即等效翻译。这就需要译者时刻保持对原文的忠实。有些译本没有了原著的美感,读起来干巴巴的,这就是本质上没能完全忠实原著的结果。诚然有时 变通也是必要的,但是这种变通要讲究尺度,其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更好的忠实。 除了忠实,马爱农老师还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其他方面的要求:对作品怀有真正的 热爱,大量阅读中文作品(马老师还透露了她最喜欢读 虚构类的小说),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,与此同时还应保持英文知识量的扩充。 翻译苦乐马爱农老师还给同学们分享了她与翻译的故事。她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,母亲是出版社的编辑,祖父马清槐也是一名英语翻译家。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,她和妹妹小时候就 把各类教科书当作课外书来读,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量。其实她决定做一名翻译者的过程也是 循序渐进的。中学的时候她就喜欢把英语课本上的课文翻译成中文,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以后要成为一名翻译家。大四偶然选了编辑学的一门课,有一次作业是模拟向出版社提交选题,她提交了《绿山墙的安妮》。在老师的鼓励下,她开始尝试翻译这部当时已经在外国文坛上取得一定地位的作品。那时候没有电脑,她就像以前的翻译家一样“爬格子”。她的祖父还特地过来帮助她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。但是毕业之后她并没有顺其自然地成为一位翻译者,而是当了几年英语老师,不变的是她每天都在坚持翻译。在发现教学和翻译相互冲突之后,她决定辞职,专心致志地进行翻译。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问题。以《哈》为例,英文的魔法咒语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,并且这一部分的工作战线拉得很长,一些伏笔、言外之意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会处理不当,也留下了一些遗憾。但是她依然坚定,她对翻译的 喜爱大过对于困难的惧怕,所以积极地讨论、交流,并与J·K·罗琳的代理人沟通。马老师说,她最享受的时刻就是想到巧妙的译法时的豁然开朗。她的喜与忧早已与翻译融为一体了。心忧翻译界一张书桌、一把椅子、一支笔、一本纸质字典,这就是马爱农老师心中的翻译状态,简单而朴实。她说很多译者都是 默默无闻的,甚至当自己翻译的版权受到侵犯时,宁可多翻译一点文字,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维权。并且如今很多译者本身也缺乏译者应有的文学素养、道德原则和职业操守,忍不了十年寒窗,造成了翻译市场作品 良莠不齐的现象。她举例说,9月30日淘宝就有商家开始卖起了尚未官方发售的《哈里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》,而实际上却是假译本。乱象丛生的翻译市场让马爱农老师 倍感心忧。此前引起翻译界广泛关注的马爱农《绿山墙的安妮》被抄袭盗版事件最终虽以马爱农方胜诉告终,但是对侵权者的较低处罚还是让马爱农老师 喜忧参半。她希望法律能够更加健全,不要让译者的维权变得如此无力。精彩提问 同学A您认为作者与译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?他们都是文学的创造者,但是作者侧重原创,而译者侧重转达,即再创造。译者需要尽量把原作百分百传达给读者,包括作品的风格、情绪、氛围等等,所以有人提倡译者要成为一个“隐身人”。 马爱农 同学B在翻译界你最敬仰的人是谁?老一代翻译家中的很多人都是值得敬仰的,比如90多岁高龄依然坚持翻译的屠岸老先生,他是我进入工作单位后接触到的第一位翻译家,耐心的回答过我很多很幼稚的问题。还有王永年、李文俊老先生,他们的谦和、宽容的做人做事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影响。 马爱农 同学C《哈》中你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?我喜欢罗恩的父亲韦斯莱先生,因为他是很有个性的人,他对麻瓜的热爱超越了所有。还有罗恩,我喜欢他超过喜欢哈利,因为他就是一个成长的大男孩,有嫉妒心、有情绪,自然亲切真实。就像《绿山墙的安妮》还有第二版,安妮上大学、结婚、生子,但是销量远不如前,因为第二部的安妮太完美了,缺少了一种亲切感。 马爱农 同学D现在网上翻译开始发展,这是否意味着笔头翻译的路会越走越窄?机器永远无法取代文学翻译。翻译中确实需要一些硬知识,但还是有一些软的、微妙的东西,比如情绪、比如形容词的选择等等,都是需要人脑和思想感情的糅合的。 马爱农 同学E您对儿童文学中加入的道德教育怎么看?充满道德教育的不是真正好的儿童文学,无法打动我。经典的儿童文学其实是反映童真的。 马爱农 同学F如果您带上分院帽,您想被分去哪个院?应该是格兰芬多吧,因为我喜欢他们衣服的颜色,是暖色调的,我比较喜欢暖色,而他们的围巾是橘黄色加红色,这两种颜色我都蛮喜欢的,特别是橘黄色。我可能本身算不上乐观,但是我喜欢乐观的人,我也喜欢乐观的颜色。就比如说我非常喜欢韦斯莱的孪生兄弟,我觉得他们是乐观、能够给人带来欢乐的人,我喜欢这样的人。 马爱农谦和、耐心,简简单单又让人印象深刻。聆听马爱农,从此明白什么是优婉不迫。这是马爱农,也是一位译者应有的姿态。编辑排版 | 张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